在工业烟气超低排放改造中,经常采用湿法脱硫进行烟气净化。净化后的烟气从烟囱排出,经常产生严重的尾部拖动现象,有时可达数百米。虽然净烟气已达到超低排放水平,但造成了大量的视觉污染和水资源浪费。有些人使用氨法脱硫“硫铵雨”它会对周围的设备造成严重的腐蚀。由于国家政策不再要求企业对烟气进行脱白处理,因此有必要改进脱硫系统的设计,避免烟气尾部延迟。
氨脱硫系统的高温烟气与隔断液接触后逐渐饱和。携带液滴的烟气排入大气后凝结成白色,形成视觉拖尾效果。环境温度越低,烟气湿度越大,拖尾现象越严重。
在氨法脱硫过程中,液氨或氨作为脱硫剂会分解为气氨和水。由于气氨不易与烟气发生反应,会与烟气一起从烟囱排出。这就是氨逃逸,尤其是喷氨过量时,会加重氨逃逸现象,烟囱排出的烟羽会更长。
气溶胶是指液体或固体小质点在大气中分散悬浮形成的胶体分散体。氨脱硫气溶胶的主要成分是铵盐。烟气中的气溶胶含量越大,烟气的尾部现象就越严重。
针对烟气拖尾的各种原因,可以合理优化脱硫系统的工艺设计,减少或避免烟气拖尾现象。以下是烟气拖尾现象。“梯级分离净化氨法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”例如,谈谈脱硫塔设计的改进措施。
采用二元结构多功能综合脱硫塔和双区位双循环脱硫工艺设计,增加气液反应距离,延长反应时间,选择较大的液气比,控制液相游离氨和气相铵盐含量,抑制硫酸铵气溶胶。
以聚合物复合材料为载体。这种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、疏水性强的特点。在净化段,净化水用含有低盐晶体的水滴代替循环液滴或液滴。当这些小液滴通过载体时,它们相互凝结,变成大液滴。由于载体的疏水性,大液滴不能停留在载体上积累,最终在重力作用下返回脱硫塔,随循环液带出。
根据氧化器结构和溶液流向,采用设计氨,确保氨充分混合,挥发性气氨充分吸收。多点氨设计可以更好地控制吸收剂PH控制脱硫区气相游离氨浓度,提高脱硫效率,降低氨逃逸率。
通过改进脱硫系统的工艺设计,可以解决氨逃逸、气溶胶、烟气尾的环保问题,使脱硫系统运行更加稳定,节能降耗,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